基于教育部指导以及共同体相关制度,我校于11月3日前往畲族乡中心小学进行送教活动,本次送教内容为书籍《城南旧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授课教师为中心小学五年级郑敬雪老师与聚仁小学五年级张园妙老师。第一堂课由郑老师在五(2)班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她将重点聚焦于阅读所需要的品读和细读,教学内容围绕着阅读书本材料时随文圈画和批注的技巧以及分析人物形象展开。教学内容扎实,实用性强。五(1)班则是由张老师进行授课,她将授课内容集中于本书的人文情感内涵上,以情节为基础加以分析,引发学生思考作者所想要表达的“离别”宗旨,感受文本中的真,善,美。情感饱满,内容丰富。课后,围绕两位教师的课堂,学校也进行了系列评课活动。面对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设计,老师们认为各有利弊。郑老师的课程设计比较基础,从题目引入进而指导到如何做批语,怎么借助符号,课程内容围绕着中心小学学生的需求展开,是一大优势。但是相对来说,在课堂中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张老师的课程设计的导读单,对孩子们而言会产生较大压力,但是导读单也是课程的精华所在。课堂缩减了基础内容的教学,更多集中于推动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的发展。
我校何灯红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简单点评:他指出郑老师的课是导读,指导非常到位。如果在完成的阅读指导体系中,放第二堂更合适。第一堂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合适。第二节,再简单的教一些做符号笔记的方法。张老师的主旨探究课,放在最后是最合适的。但是两位老师的课程当中,比较欠缺的是让学生朗读。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也应当注重朗读。小说通过朗读,才能领会到许多光靠看领略不到的东西。此外,何老师也发表了他对于“整本书阅读”这个议题的见解:书不可以只看一遍,而是要两遍三遍反复看。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任务进行引导。比如阅读《三国演义》,就可以指导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去学习一本书,第一遍去学习指导主要人物,内容情节,概括复述小说情节;第二遍,介绍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第三遍,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探究,小说中的谋士虎将来排名,小说中经典的战争策略感兴趣找一找等等,每一遍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任务。同时也要学会提一些具有思辨意义的问题,比如张老师课程中的“三个生离顺序可不可以调换?”的问题,就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