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推进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并能促进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12月3日,在项惠忠校长的带领下,兰溪市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的数学老师们前往嵊州市剡溪小学进行参观学习。
上午聆听了嵊州市剡溪小学浙江省小学数学课题《小学阶段代数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执笔人张平老师的课题介绍,张老师从一位家长辅导孩子做家作的情景引入,孩子在家做家庭作业遇到难题时问父母,父母在讲解时用方程解决问题,再倒推算式。之后展示了教师教学方程时学生学习困难及典型错误例题。这都在告诉我们小学阶段代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代数思维是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的。
接着是两节自创的代数思维研讨课,分别是张小丽校长带来的《等号的再认识》和俞林飞老师带来的《等量关系》,两节公开课教学均围绕课题代数思维的培养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能力,目标达成度高,受到了与会专家、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张校长以“5>3”作为导入,引人入胜的内容激发了孩子动手创造的兴趣,通过圆片的增减达到天平的平衡,构建“=”。张校长又以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孩子知晓“等号两边相等”的符号意识和代数思维的训练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代表展示的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代数思维启蒙教育深入学生心中。
等量关系
俞老师执教的《等量关系》以玩跷跷板引入,引导孩子们归类跷跷板问题,“平衡”即两边相等,同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最终找到寻找等量关系的方式。整节课逻辑清晰,富有层次,代数思维已在学生心中孕伏、发芽。
最后由张小丽校长进行《小学阶段代数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的成果汇报,张校长提出了“三+三+N”课堂操作模式,在课例课整体性教学,在题例课局部化渗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张校长从“一次事件引发课题、二纬反思剖析现状、三项成果初现端倪、四大聚焦落实研究”四个方面全面汇报了剡溪小学课题项目组的研究历程和初步成果,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午饭后,在张小丽校长的陪同下,项校长一行63人参观了剡溪小学。剡溪管理者们充分应用“雷尼尔效应”,营造了美丽的“四季花园”和“八大景观”,善石苑、唐诗路、围棋园、毕业林……同时,还建设了徜徉剡溪名人廊、剡溪特色角、传统节日主题墙等等,让剡溪文化在细节中得到了彰显和升华,“让每一颗水珠在剡溪灵动”的办学理念跃然纸上。
寻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是小学高段及以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而很多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剡溪小学的数学团队从一年级出发,在每个年级的数学课上逐步渗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给了与会老师很多启发。今年我任教一年级数学,发现学生在 3=( )-1 这类型的题目中错误很多。这次,特级教师张小丽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的再认识》,令我茅塞顿开。原来这类型的题目归根结底也是等量问题,只要把它上好上透,何愁学生不理解呢?
——-实验小学 陈霄
观摩了两节数学课,听了他们所立项的课题,最后参观了学校,让我感触较深的两个地方:
一是这所学校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但经过沉淀,已有自己的芬芳。剡溪小学的特色是足球,但是也以足球为支点铺开其他体育项目,并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是对课题的严谨和认真,为了专研这个课题,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易错题,找到错误原因,再从一年级开始埋下代数的种子,真正做到办学理念中的"让每一滴水珠灵动"。
一天马不停蹄的听课和参观实在让人苦不堪言,但是一天的所见所想何尝不是劳累后的回报,为收获而欣喜!我相信,心系教育,锐意创新,教育的今天在起步,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 横溪小学 吴丽园
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征集嵊州名人典故、咏剡名诗,收集嵊州名物,并组织骨干教师聚焦“剡溪文化”进行了全方面扫描、多角度整理和深层次的挖掘,创编了校本教材《剡溪文化》。那些曾被人遗忘的有关剡溪的名人、名诗、名物及典故等如泉水般在校园喷涌而出。这些都储存和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嵊州人不可缺失的文化记忆。
建设“剡溪”标识校园文化。剡溪管理者们,充分应用“雷尼尔效应”,营造了美丽的“四季花园”和“八大景观”(善石苑、唐诗路、围棋园、毕业林等)。本市有名的花草果树均在校园安家,小学课本中出现的植物大部分也落户在学校。同时,还建设了徜徉剡溪名人廊、剡溪特色角(越剧角、竹编角、耕读角、茶叶角等)、传统节日主题墙等等,让剡溪文化在细节中得到了彰显和升华。
——— 白沙小学 任飞洋
俞林飞老师对于四年级学生的等量关系的一节课,这是对于等号的更深认识理解。首先俞老师也是通过跷跷板来引入课题,运用三幅动物跷跷板的展示图来揭开等式的概念,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这种相等关系在数学中叫做等量关系,以此来进入下一步对于等量关系的学习。通过展示水果与砝码、三本数学故事、姚明身高等例题,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过程中加深理解,并且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过程中来更深入的学习拓展。听了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自己的兴趣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中有许多同学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例如画小人来表示等量关系,基于兴趣学生会更愿意去思考去学习去加深巩固,这一点在我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注意。
——官塘中心小学 潘璇
周四在剡溪小学学习的过程中,让我感到了震动,他们的教育已经做到了如此细处,建立错题库,从错题中发现教育的契机,用代数思维的培养的方法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一大类的错题,从小处着眼,寻根问源,这里面有教育的大文章。
—— 实验小学徐重要
在这次参观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学习活动,都可以获得不少难得的教学经验。从他们的课堂上,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这里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参观学习虽结束,但学习永远在路上。
——- 实验小学 潘海燕
我们一起走进了嵊州剡溪小学,聆听了《小学阶段代数思维培养》的课题成果汇报及两节精彩的课例展示。此次活动我们看到了剡溪小学全体数学老师的团队精神,他们真正以课例研讨为主体,课堂诊断为途径,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高为目标,真正做到了一群人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活动中我们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思维的密切关注,真正开启了学生数学代数思维的大门。
—— 实验小学 徐小玲
我们有幸来到嵊州市剡溪小学,参加数学课题展示交流活动,让我感受到小学阶段代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小学低段培养代数思维的方法。两位老师优雅大方的教态,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层次清晰的课堂结构,流畅自如的课程流程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课堂,不仅注重教给学生知识,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的再认识》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体会天平的平衡,理解等号可以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天平中圆片的变化过程,抽象出算式,初步感受代数思维,体会算式的意义。此次嵊州之行,让我带回满满的收获,继续在教育之路上前行!
—— 实验小学 柴丽燕
代数思维的本质并不是代数符号的使用,而是对代数结构与关系的理解。这种结构与关系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一年级数与计算的教学开始,希望我们数学老师在学生成长的关键处能够放慢脚步,一步一个台阶的引领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自然过渡。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